本文转自:荆州日报

□成少平

卫生部统计数据表明,我国60%的企业员工处于亚健康状态。社科院《人才发展报告》指出,我国近七成企业员工有过劳死风险,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发病率居高不下。在过劳状态下,“心源性猝死”现象时有发生,且呈年轻化趋势。同时,工作场所接触各类危害因素引发的职业健康问题日渐增多,职场压力导致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层出不穷。

面对日益凸显的健康风险,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医疗机构要引起足够重视,建议——

畅通就医就诊渠道。帮助、引导企业员工错峰就诊,针对不同病症预约不同专科的专家就诊,减少排队候诊时间和在不同诊室间来回奔波,节约时间成本,力求精准施治,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治疗费用,确保员工得到及时治疗,尽早回归工作岗位。对此,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推行“日间手术”模式,实现部分手术预约,让企业员工休息时间甚至节假日接受手术治疗,既方便企业员工,又减少对企业运转的影响。对于工伤意外,开辟专业救治绿色通道,使受伤员工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,尽可能降低员工因公致残或因公致死的发生几率,减少救治护理补贴等费用,减轻企业负担。

强化职业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。依托大型医疗机构、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管理部门,做好企业员工职业健康教育。针对重点企业,如需要接触粉尘、放射性物质等,要切实做好职业病监测及防护工作。疾控中心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要通力合作,做好职业健康知识培训、企业环境监测,尽量减少职业病的发生,降低职业病危重症的发生几率,避免企业员工致死、致残,减轻企业繁重的医疗救治负担。要加大医学常识、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力度,帮助员工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和作息方式,提高员工健康素养,保持身心健康,减少和降低身心疾病的发生。

开展差异化体检工作。医疗机构依据不同企业用工需求制定差异化入职体检套餐,避免员工因身体条件不能胜任相应工作给企业带来损失,减少人力资源浪费。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人群,制定相应体检套餐,做到疾病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尽量避免因大而全的体检套餐增加企业成本。在体检时间安排上,可依据企业工作安排,合理调配时间集中体检,必要时可安排车辆上门体检。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如妇科体检、胃肠镜检查等,可采取电话预约,安排绿色通道。

完善医疗合作机制。企业可以因地制宜,与就近的大型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合作机制。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,可以帮助建立或直接在企业内部设立卫生室,满足员工日常就医需求,同时做好与大型医院的医疗转诊和体检对接,联系医疗专家深入企业做好健康教育和公益科普;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,可以由大型医疗机构设立“健康副厂长”或“健康副经理”作为联络人,负责联系对应的企业工会,做好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和医疗保障。要畅通渠道、简化流程,帮助企业员工及家属做好医保报销等方面工作。

(作者系荆州市政协委员,就职于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