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中国医药报

□黄涛

瓜蒌是葫芦科植物,具有许多雅称,如《诗经》中称之为果裸,《神农本草经》中称之为地楼,《针灸甲乙经》中称之为瓜葵。

瓜蒌各个部位均可作药用,有解热、止渴、利尿、镇咳、祛痰等作用。当果实表面白粉变成淡黄色时,可采摘悬于通风处晾干,即成全瓜蒌;将果实从果蒂处剖开,取出瓜瓤和种子,晒干即成瓜蒌皮;挖取瓜蒌的块根,去泥沙,刮去粗皮,晒干或烘干,即成天花粉。

全瓜蒌 全瓜蒌可用于治疗痰喘、胸痹等病症。《伤寒论》与《金匮要略》中多处有此药的使用。如小陷胸汤“以水六升,先煮瓜蒌,取三升,去滓”,然后内(纳)黄连、半夏,“再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”,以治疗“小结胸病,正在心下,按之则痛,脉浮滑者”。就目前临床上来说,所谓的小结胸病可能就是实性的急慢性胃炎,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,按之加重,脉浮滑,苔黄白厚腻等,治疗时可施以小陷胸汤或其加减方。此外,瓜蒌与薤白同用可治疗胸痹,《金匮要略》中的瓜蒌薤白半夏汤便可“治胸痹不得卧,心痛彻背”。药用瓜蒌实一枚(捣),薤白三两,半夏半斤,白酒一斗,共煎同服。瓜蒌薤白半夏汤去半夏即为瓜蒌薤白白酒汤,也可治疗“胸痹,喘息咳唾,胸背痛,短气,寸口脉沉而迟,关上小紧数”。两方之差,只在于有无半夏,其组成上均有瓜蒌、薤白、白酒,都有通阳散结、行气祛痰的作用,可治疗胸阳不振、痰阻气滞之胸痹,即今天的冠心病、肋间神经痛、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。瓜蒌薤白白酒汤是通阳散结、行气祛痰的基本方,适用于胸痹而痰浊气滞较轻者;而瓜蒌薤白半夏汤在增大瓜蒌、白酒用量的基础上,又加半夏,祛痰散结之力较大,适用于胸痹而痰浊较盛,以胸痛彻背,背痛彻胸,且不能安卧为证候特点者。李时珍评价说:“张仲景治胸痹痛引心背,咳唾喘息,及结胸满痛,皆用瓜蒌实,乃取其甘寒不犯胃气,能降上焦之火,使痰气下降也。”《本草思辨录》也说“瓜蒌实之长,在导痰浊下行,故结胸胸痹,非此不治。然能导之使行,不能逐之使去,盖其性柔,非济之以刚,则下行不力。是故小陷胸汤则有连、夏,瓜蒌薤白等汤则有薤、酒、桂、朴,皆伍以苦辛迅利之品,用其所长,又补其所短也”。

天花粉 《本草正义》说:“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,即以蒌根切片用之,有粉之名,无粉之实。”只是因为瓜蒌的根比较白,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名称。天花粉入药的历史比瓜蒌更长,《神农本草经》就收录其可“消渴,身热,烦满,大热,补虚安中,续绝伤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补充说其“味甘微苦酸,酸能生津,故能止渴润枯,微苦降火,甘不伤胃”。由此可见,天花粉的首要功用是治疗消渴,其次是清热泻火、消肿排脓。笔者在临床上,凡遇有疮疡肿疖,或有急性鼻炎、鼻窦炎,鼻流脓涕的患者,在内服药方中一律加上天花粉。这方面现代医学研究也给出了依据:天花粉煎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杆菌及溶血性链球菌、肺炎双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

(作者单位: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)